首页 > 科技 > > 正文
靠什么打破外贸发展“天花板”
2022-01-29 14:52:07 经济日报

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在推动量合理增长的基础上,更加注重质的稳步提升,当是今后一段时期外贸发展的重要任务。我们要保持好宏观政策的连续性与跨周期政策的有效衔接,解决好外贸稳增长与防风险之间的平衡性问题,继续保持外贸“稳”与“进”的总体态势。、

可能连业内人士也没想到,在新冠肺炎疫情全球蔓延的背景下,中国外贸2021年“一骑绝尘”,进出口规模一年之内连跨5万亿美元、6万亿美元两大台阶,达6.05万亿美元,创下了历史新高,仅去年的外贸增量就达到了1.4万亿美元。

很多人对数字无感,殊不知,这1.4万亿美元的外贸增量,就已超过了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的GDP总量,接近韩国2020年1.63万亿美元的GDP总量。从已公布的数据看,中国稳居全球货物贸易第一大国的地位已无悬念,但也要清醒地认识到,外贸在规模、增速双双创新高的同时,也意味着中国外贸正面临着发展的“天花板”。在近期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商务部有关负责人更是公开发出预警,“今年外贸稳增长的困难和压力将前所未有”。

这样的判断是有依据的。

从需求端看,今年外需增长面临两大不确定因素,一是疫情反复导致全球经济复苏进程受阻放缓,二是区域经济复苏的不均衡性导致全球系统性风险加大。世界银行最新一期《全球经济展望》预测,全球经济增长将由2021年的5.5%放缓至今年的4.1%,世贸组织预计全球货物贸易量增速也将由2021年的10.8%放缓至4.7%。此外,受“疫苗鸿沟”、部分国家刺激政策退出过快等影响,发达经济体与其他地区在经济复苏上的差距不断拉大,由此引发的需求萎缩、价格波动等,将对我国外贸企业生产运营带来影响。

从供给端看,全球产业链供应链运行同样“危机四伏”,一方面,国际供应链加速重构,部分发达经济体追求制造业回归,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资源全球配置的效率;另一方面,全球供应链紊乱及其传导效应在短期内难以彻底缓解,诸如大宗商品价格持续走高、航运“肠梗阻”、芯片等重要元器件短缺等问题,推高了外贸企业的综合运营成本,“有单不敢接”“增收不增利”等现象可能会有所加剧。

不过,有利因素也在不断积累,特别是中国经济良好的基本面和长期向好的发展趋势,有助于稳定市场预期。对于中国外贸而言,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在推动量的合理增长的基础上,更加注重质的稳步提升,当是今后一段时期外贸发展的重要任务。从外贸自身规律看,今年外贸有望继续保持一定的增长惯性,对此我们既要有信心也不能掉以轻心,既要未雨绸缪、提前部署,更要靠前发力、精准施策,在保订单、稳市场的基础上,推动外贸尽快突破发展的“天花板”。

基于对外贸发展形势的科学研判,决策层目前已从多个维度对促进外贸高质量发展进行了部署。国务院办公厅日前印发了《关于做好跨周期调节进一步稳外贸的意见》,从稳规模、稳链条、稳动能、稳主体四个方面进行跨周期部署,强调从挖掘进出口潜力、加快“海外仓”等新型贸易设施建设、稳定畅通外贸供应链产业链、支持外贸企业发展等方面持续发力。海关总署在启动“2022年促进跨境贸易便利化专项行动”的基础上,今年还将出台新的外贸促稳提质行动举措。商务部则把今年确定为“外贸巩固提升年”,将通过一系列精准举措来提升外贸综合竞争力。

需要指出的是,当前我国外贸政策工具箱“弹药”充足,稳外贸跨周期调节的手段也较为丰富,无论外部环境如何复杂多变,只要我们保持好宏观政策的连续性与跨周期政策的有效衔接,解决好外贸稳增长与防风险之间的平衡性问题,我国外贸就一定能够打破“天花板”,继续保持“稳”与“进”的总体态势。

x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