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3”这几个数字对南京海关所属昆山海关关税科来说意义非凡:1个业务“大”科,仅有10名关员,短短十余年内却连续走出了3名劳模。
(资料图片)
有什么奥秘?答案或许可以从获评今年昆山市劳模的张数津身上来探寻一二。
赶“时髦”
熟悉张数津的人都知道,他每天上班雷打不动的一件事就是花半个小时学习最新政策文件和规则标准,“学习知识就像‘赶时髦’,得常换常新不然就要落伍了。”这是张数津时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
自由贸易协定原产地规则的新变化、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对菲律宾生效后带来哪些利好、欧盟碳关税政策实施对我国企业出口会造成哪些影响,一条条政策新规他都逐一查阅、仔细研读,并着重把政策更新、规则调整和内容变动的地方归纳整理出来,这些年他的“独家秘笈”已经累积成厚厚一本。凭借“钻深、吃透、悟准”的态度和日复一日的坚持,他得以从一名岗位“小白”迅速地成长为业务专家。
“作为一名基层海关业务窗口人员,直接面对企业和群众,只有自己先做到‘学懂弄通’,才能在工作中把准方向、找对路子。”正是靠着这种深钻细研的精神,张数津先后获得“江苏省技能竞赛原产地专业三等奖”“昆山市青年岗位能手”等多项荣誉。
在给自己“充电”的同时,张数津做好“传帮带”,利用电话、微信、视频等途径与同事们分享最新政策、讲解经典案例、交流心得体会。在他的带动下,全科室逐渐形成“学在先、走在前、干在实”的良好氛围。
挑“骨头”
“有时候,细节不仅决定成败,还影响企业的发展质量。”多年来,张数津已经养成不放过每一个细节的工作习惯。
在一次企业调研中,安装在生产线上的几台崭新设备显得有些“出众”,这一细节立刻引起张数津的注意,敏锐的直觉告诉他,这里面一定不简单。“从成色上来看,应该是新的无疑,但是印象中这家企业没有办理过‘设备减免税’业务。这事虽小却关乎企业切身利益,我一定要当面确认清楚。”一番思索后,张数津通过询问企业得知:因产线升级需要,该公司正陆续从瑞士引进一批新的生产设备。由于对自贸协定政策不了解,企业遗憾地与申请优惠政策的机会“擦肩而过”。
自此,该企业就成了张数津的重点关注对象。通过他对进出口注册登记、原产地证备案、减免税申报指导等方面的针对性解读和靶向帮扶,该企业在后期2条产线设备进口中节省了200多万元。
“得益于海关的精准指导,这些省下来的‘活钱’即将投入到新产品的研发中,这让我们有了‘计划外’的收获。”该公司关务王茹说。
育“桃李”
“RCEP原产地累积规则怎么利用?”“进口关税配额联网核查怎么操作?”“汇总征税和一般征税有什么区别?”在政策宣讲会现场,面对企业的众多疑问,张数津每一条都会认真倾听、仔细记录、亲切作答,在他身上看不到一丝倦怠。
“在‘吃透’文件规定的基础上,用通俗易懂的‘大白话’形象生动地把利好政策解读好,并结合产品特点指导企业综合制定规划,充分挖掘空间,为更多企业带去‘真金白银’的实惠。”这是张数津开展企业培训以来一直秉承的理念。
近年来,张数津累计开展企业培训60多场次。尤其是2022年RCEP自贸协定实施前后,一系列专题政策宣讲会吸引集聚瞪羚企业、独角兽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等400家、600余人参加。在他的言传身教下,一批原产地业务新人得以快速“出师”,为企业扩大外贸、“中国制造”更好“走出去”储备了大量专业人才。
与企业“同坐一条板凳”,时刻关“助”,看着好政策让越来越多企业获得了实惠,张数津成就感满满:“我打心眼里觉得所做的事情都很有价值。”
不只是昆山海关关税科,还有很多像张数津一样的海关人,默默奋斗在业务窗口、查验平台和海运码头等基层一线。他们在平凡的岗位上,勇挑重担、履职尽责、努力耕耘、无怨无悔,这便是“爱岗敬业、争创一流、艰苦奋斗、勇于创新、淡泊名利、甘于奉献”的劳模精神最生动的实践。(驻昆山记者朱新国占长孙苏报通讯员胡茂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