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 正文
育才兴业,打造一流人才生态
2023-08-17 09:35:55 南通网
x 广告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周边城市间的‘抢才大战’越演越烈。南通人才新政4.0的引才力度更大,对人才吸引与激励更强,也为我们引进更多高层次人才提供了助力。”16日,飞昂通讯科技南通有限公司人事经理岳丹高兴地说。

人才竞争,说到底是创新创业生态的竞争。“新政4.0着力建设‘如鱼得水、如鸟归林’一流创新生态,让南通成为天下英才汇聚的热土。”市委组织部副部长、市委人才办主任孙剑波表示。

早在2018年,我市就在全省率先出台《人才发展促进条例》,将人才各项生活和政治待遇以地方性法规的形式固定下来。此后,我市不断优化升级江海英才“一卡通”和“一站式”服务体系,集成提供项目落户、公寓入住、医疗保障、购房购车、子女入学、出入境等一百多项服务内容。今年又发布启用“才遇江海”人才综合服务云平台和“江海青年卡”,为青年人才提供多元化的全链条服务,切实增强人才的认同感、归属感。

一流的人才,最看重的是施展才华的舞台、创新发展的空间。“项目落地后,南通提供了350万的资金支持,首批资金已经拨付到位。南通人才工作非常到位。”2020年,南京大学现代工程与应用科学学院教授唐少春开始担任海安南京大学高新技术研究院院长,带着项目落户南通,积极构建政产学研紧密结合的科技创新平台,进一步深化校地合作,不断在更深层次上实现资源互补协同发展。近年来,研究院广泛开展成果转化、产业孵化等产学研活动,精准聚焦新型建筑材料、光电信息材料和磁性功能材料三大研发领域,已成功孵化新材料企业5家。去年研究院联合浩驰科技共同合作的新型智能变色控温节能自清洁薄膜研发及产业化项目,打破国外技术封锁,填补了我国行业空白。今年研究院建立了3个专门委员会,并与江苏辛巴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签订战略合作协议,积极筹建研发功能中心,大力推动产学研成果转化。

新政4.0突出校地深度融合发展,从优化专业设置、推动产教融合、深化校企合作三个方面,通过融合发展项目实施,推动城市发展和驻通高校建设同向发力、同频共振。对此,唐少春教授建议,高校、科研院所应进一步放宽成果转化政策,和企业建立长期深度合作关系,充分发挥科研平台效能,提升科技成果转化的效率和质量,更好地融入当地发展。

对于“卡脖子”的行业技术,政府除了专项支持外,要通过“赛马式”跟进项目进展,真正实现“以产聚才、以才兴产、产才融合”。

建设人才高地,既要招才引才,更要自主育才。新政明确,根据我市重点产业发展需求,鼓励驻通高校出台优先发展专业目录,开设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关专业。推动产教融合,推进校地共建微电子、大数据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学院,推动高校人才培养供给侧与产业需求侧紧密对接。深化校企合作,吸纳行业龙头企业参与高校日常教学,开展订单式培养、岗位实训和带薪实习等项目,每年选派200名企业骨干到驻通高校研修学习、攻读学位,畅通校企合作渠道。鼓励驻通高校老师到企事业单位担任技术带头人,聘请有创新实践经验的企业科技专家担任驻通高校兼职教师,打造“互惠共享、校地共赢”的高层次人才发展新生态。

新政还明确了对人才实行优先关爱、落户、培养、购房等优惠政策。如具有全日制大专学历(或初级职称、高级技能职业资格)及以上的应(往)届毕业生可以“零门槛”落户再就业。在我市连续缴纳社保满6个月,具有本科学历(或技师职业资格)以上的就业创业人才,个人及配偶(含未成年子女)在南通市区无住房(无购房记录)的,可享受一次优先购房政策(每户家庭限购1套)。新政以更大力度打造一流生态,着力营造尊重人才、爱惜人才、优待人才的浓厚氛围,相信有更多的“千里马”在江海大地竞相奔腾。

记者 张烨

[编辑:季肖寒]
x 广告